孙颖莎人民日报撰文:人人都是奥林匹克的参与者
- 发布于:2025-06-23 14:19:47
- 来源:360直播吧

6月23日讯 6月23日,孙颖莎在《人民日报》发表题为《团结一致 弘扬奥林匹克精神》的文章,全文如下:
6月23日,又是一年奥林匹克日。
回顾过去,奥林匹克光芒闪耀在远方和身旁。
竞技赛场,中国运动员将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,让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,生动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。
街头巷尾,一个个跃动的身影、一支支健身的队伍,领略着运动的快乐,见证着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步伐铿锵。
“相互理解、友谊、团结和公平竞争”。奋斗在新征程上,我们每个人都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者、传递者,都是奥林匹克的参与者。——编者
回想起不久前结束的多哈世乒赛,我依然心潮澎湃。顶住压力成功卫冕女单冠军后,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亲自为我颁发冠军奖杯,令我备受鼓舞。竞技场上,球不落地,永不言弃。拼尽全力、挑战极限、超越自我,这是所有参赛运动员对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强——更团结”奥林匹克格言的永恒追求。
2008年,我在电视机前观看北京奥运会的比赛,张怡宁与王楠的精彩对决令人热血沸腾。颁奖仪式上,3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的画面,更是点燃了无数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。那时,我接触乒乓球不到3年,奥林匹克的种子已在我心里悄然生根。
从那时起,我的人生有了方向。每次捡球,总想着把球盆再装满些,这样就可以多打几个球;累到胳膊都抬不起来时,看到跳跃的小白球,还是会忍不住挥拍。进入省队后,我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,每次训练比别人早起一小时,下训后还要再加练几十分钟。我知道,当决心为祖国荣誉而战时,便容不得一丝懈怠。
努力不会辜负每一个追梦者。20岁时,我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块奥运金牌。站上最高领奖台,听到国歌响起,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,一个人只有把个人梦想与祖国荣誉结合起来,才会拥有那份坚不可摧的力量。
成长的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,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于冠军只有一个。但是奥林匹克史上的无数故事告诉我们,只要为梦想拼尽全力,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冠军。
巴黎奥运会上,我身兼3项,为国乒包揽5金尽了自己的一份力,对奥林匹克精神也有了新的感悟。混双决赛后,我们和外国运动员一起合影;闭幕式上,我代表亚洲运动员,与巴赫主席以及各大洲运动员站在一起……这些暖心的画面,深深定格在我的脑海中。体育是促进和平的力量,“更团结”彰显了奥林匹克的时代使命。
体育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,人人都是奥林匹克的参与者。我很高兴看到,有越来越多体育爱好者尽情挥洒汗水,用体育运动为健康生活添彩。我相信,每个人对体育的热爱、为梦想的坚持,将共同汇聚起奥林匹克的时代荣光,为构建山海相连、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体育力量。

- 体育战报 | 林高远谈抚摸球台:年纪增大且比赛次数减少,更珍惜每一场比赛
- 体育战报 | 武网明日开赛!WTA1000赛事年度收官之战:萨巴斯瓦高芙同场竞技
- 体育战报 | 跨界,意大利女排名将埃戈努和劳塔罗见面并交换球衣
- 体育战报 | 林诗栋4比0横扫日本选手晋级WTT中国大满贯男单半决赛
- 体育战报 | 太阳报:为缅怀老队友,73岁的前QPR球员再次征战纽约马拉松
- 体育战报 | 激战7局击败王艺迪,孙颖莎晋级中国大满贯女单四强
- 体育战报 | 孙颖莎43战胜队友王艺迪,晋级中国大满贯女单四强
- 体育战报 | WTT中国大满贯:中国混双选手会师决赛
- 体育战报 | 阿昺引球迷担忧,小商小布为球迷挽尊,美国人提前锁定一决赛席位
- 体育战报 | 德约科维奇与中国的“双向奔赴”:十七年赤诚,筑成东方主场

- 体育战报 | 林高远谈抚摸球台:年纪增大且比赛次数减少,更珍惜每一场比赛
- 体育战报 | 武网明日开赛!WTA1000赛事年度收官之战:萨巴斯瓦高芙同场竞技
- 体育战报 | 跨界,意大利女排名将埃戈努和劳塔罗见面并交换球衣
- 体育战报 | 林诗栋4比0横扫日本选手晋级WTT中国大满贯男单半决赛
- 体育战报 | 太阳报:为缅怀老队友,73岁的前QPR球员再次征战纽约马拉松
- 体育战报 | 激战7局击败王艺迪,孙颖莎晋级中国大满贯女单四强
- 体育战报 | 孙颖莎43战胜队友王艺迪,晋级中国大满贯女单四强
- 体育战报 | WTT中国大满贯:中国混双选手会师决赛
- 体育战报 | 阿昺引球迷担忧,小商小布为球迷挽尊,美国人提前锁定一决赛席位
- 体育战报 | 德约科维奇与中国的“双向奔赴”:十七年赤诚,筑成东方主场